坛经全文网
标题

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

来源:坛经全文网作者:时间:2020-08-12 17:15:37
随着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修行六祖坛经,那么就会有部分人不了解六祖坛经的许多知识,就像坛经里的般若第二品就不是很了解,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六祖坛经第二品 般若  善知识!我这方法,从一个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为甚么呢?因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如果尘劳没有、智慧便恒常现前、不离自性了。明白此方法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生起诳妄的,用如此真实的自性、用智慧观察照了,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明心见性成佛

  随着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修行六祖坛经,那么就会有部分人不了解六祖坛经的许多知识,就像坛经里的般若第二品就不是很了解,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六祖坛经第二品 般若

\

  次日,韦使君请益。师升座,告大众曰:“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

  有一天,韦官长亲临请教。六祖升座后、随对大众说:大家一齐把心安静下来、同诵摩诃般若波罗密多。

  复云:“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使汝等各得智慧。志心谛听!吾为汝说。

  良久又说:各位善知识!觉道般若的智慧、世人是本来自有的,只因内心迷惑、不能明白,须假于大善知识、开示指导才能明白的。世上愚人和智人、佛性是平等平等,在因缘迷悟各各不同、所以有愚有智。现在我讲摩诃般若波罗密方法、帮助各位得到智慧,请专心细听、我为你们详说。

  “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口但说空,万劫不得见性,终无有益。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口念心行,则心口相应。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

  各位!世人终日口中念着般若、不识得自性中的般若,犹如说食不能饱腹一样。口中说空、纵经万劫亦是不能见性,到底没有得到利益。各位!摩诃般若波罗密是印度话、中文是大智慧到彼岸。这须要用心力去实行、不是随口念便算,口念而心不实践,如幻亦如化、如露亦如电罢了。如果口念心行、即心口相应。本性即是佛,离开自性,就没有另外的佛。

  “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瞋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

  摩诃是甚么?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没有边畔、方圆大小、青黄赤白、上下长短、无瞋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头无尾。十方佛的国土、尽同虚空。世人心性本空、没有一法可得的。自性和真空、亦是一样的。

  “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你们不要听到我讲空。便执着空,不要执着空。如果以空心静坐、即是着无记空。善知识!世界和虚空、能包含万物形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和须弥山等,全在空中。世人的性空、亦是一样。自性能含容万法是大、万法在各人自性中,若见世人或恶或善、都要不生取舍,亦无染着、心同虚空、就名为大,故此说摩诃。

  “善知识,自性能含万法是大,万法在诸人性中。若见一切人恶之与善,尽皆不取不舍,亦不染著,心如虚空,名之为大,故曰‘摩诃’。

  各位!在迷的人只知用口说,智慧的人由心意力行。

  “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迷人以空心静生、一无所思、自认为大,这些人不要和他对话、见解邪呵!

  “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般若。

  当知心量广大、周偏法界。用即了了分明,便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来去自由,心体没有滞着、才是般若。

  “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量大事,不行小道。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一切般若

  智慧、都从自性生,不是从外入的,勿错用意、是名真性自用。一真一切真,心性是大事、不同二乘。口里不要终日说空、心中不肯去力行,好似所有人都自说国主、结果仍然不是的,这些都是邪见,不是真学佛人的。

  “善知识,何名‘般若’?‘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世人愚迷,不见般若;口说般若,心中常愚。常自言:‘我修般若’,念念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作如是解,即名般若智。

  善知识!般若是甚么?般若在华语即是智慧。一切时处中、念念不愚、智慧常作领导,就是般若行。一念愚迷、即绝般若;一念智慧觉了、即般若生。世人多愚迷、故不见般若,口虽说般若、心中仍常愚迷,自言我修般若。字字说空、不识真空。般若无形相、智慧心即是。若能如是解、即般若智慧。

  “何名‘波罗蜜’?此是西国语,唐言‘到彼岸’,解义离生灭。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为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通流,即名为彼岸,故号‘波罗蜜’。

  波罗密是甚么?华语是到彼岸。解义即是离生灭,着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作此岸。离境无生灭、如水常流通,即名作彼岸、故说波罗密。

  “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

  善知识!迷人口念般若,正当念时、有妄有非,如念念能不离智慧行、即不离真性。明白此方法、即般名法。修习勤行此法、是般若行。不修即凡夫、一念习行、自身即佛。

  “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

  各位!摩诃般若波罗密,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生。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这样实践、定成佛道,能变三毒成戒定慧。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

  善知识!我这方法,从一个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为甚么呢?因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如果尘劳没有、智慧便恒常现前、不离自性了。明白此方法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生起诳妄的,用如此真实的自性、用智慧观察照了,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明心见性成佛道。

  “善知识,若欲入甚深法界及般若三昧者,须修般若行,持诵《金刚般若经》,即得见性。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大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若雨大海,不增不减。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自用智慧常观照故,不假文字。譬如雨水,不从天有,元是龙能兴致,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百川众流却入大海,合为一体。众生本性般若之智,亦复如是。

  各位!如欲趣入甚深法界、和般若三昧的人,必须修习般若、持诵金刚经、不久即得见性。金刚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清楚赞叹,说不能尽的。这法门是最上乘,是为大智的说、为上根的人说,小根小智的人听闻、心生不信,为甚么呢?譬如天下大雨在这个世界,城市聚落、都被漂流,像漂草叶一样。如落在大海、海是没有增减的。若是大乘人、或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即能心开意解。故知自性本有般若的智慧,常用智慧观照一切、不须假于文字自能明白。譬如雨水、不是从无而有,是众缘所生的。令一切众生、一切草木、有情无情、悉皆蒙润。和百川众流、同入大海,合为一体。在我们自性的般若智慧,亦是一样。

  “善知识,小根之人,闻此顿教,犹如草木根性小者,若被大雨,悉皆自倒,不能增长。小根之人,亦复如是,元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自开悟?缘邪见障重,烦恼根深;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得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外见,修行觅佛,未悟自性,即是小根;若开悟顿教,不能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无差别。

  善知识!小根的人、听闻顿教、犹如草木、不知不晓;若遇大雨、便会倒下,不能增长;根性小的人,正是这样。原有的般若智慧、和大智的人本来是没有不同,为甚么闻法不自悟解?因为邪见障空、烦恼根深等不善的环境围绕他。有如大云、覆盖太阳,如无风吹、日光不能出现。般若智慧本无大小,只因各人自心迷悟故有不同。迷心的向外觅求、如修行觅佛,是未悟本来、即是小根。若明白顿教,不着相外求、只在自心常生正见,烦恼尘劳亦不能染、就是因为已经明白了。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自不有,故知万法本自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愚为小人,智为大人;愚者问于智人,智者与愚人说法;愚人忽然悟解心开,即与智人无别。

  各位!心境不住、便来去自由,能除执着心、通达无碍;能如是行、和般若经没有不同的。一切佛经中、所有的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都是因人设置,由智慧方便、才能建立的。若世间没有人,一切万法、本来就是没有。故此得知万法本是由人自兴,一切经书、因人才有说,不过在人中,有愚有智。愚属小人、智属大人,若愚人问智人、智人为愚人解说,愚人忽然明白通达、实时与智人便无分别了。

  “善知识,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自心见性,皆成佛道。《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善知识!不明白时佛是凡夫,一念明白了、凡夫即是佛。故知万法本在自心,为甚么不在自心顿见真如本性。菩萨戒经说:我元本自性清净。如识得自心、明白本性皆可以成佛道。如维摩经说:实时豁然还得本心。

  “善知识,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行,令学道者顿悟菩提,各自观心,自见本性。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解最上乘法者,直示正路。是善知识有大因缘,所谓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若一向执谓须他善知识方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自心内有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外善知识虽有教授,救不可得。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各位!我在弘忍和尚处,闻法当下便明白、顿见真现实的本来面目。所以将这种教育方便流布,令学佛的人、顿悟觉道,各自观心、自能得见本性。如果不是自悟的,就必须去寻觅大善知识,了解最上乘的佛法、直捷指示正路。若是自己明白的人,就不假于向外寻求了。有人一向执着必须依靠善知识、寄望籍此得解脱的话,这根本就是不对。为甚么呢?自心中是有善知识明白的,如生起邪见、迷信、妄念、颠倒等想,外面善知识虽有教授、亦不可得救。若起真正般若智慧观照,一剎那中、妄念全消,如识得自性、一悟到佛的境界。

  “善知识,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自本心;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著,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著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若百物不思,当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善知识!般若智慧观照,内外明彻、识得自己本来的心。若识本心、本自解脱。得解脱即般若三昧、般若三昧就是无念。甚么叫做无念?如见一切法不生染着的、就是无念。运用即周偏一切时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离六根门头、在六尘中不染不杂,来去自由、运用无碍,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为无念行。如果一切事物都不思想,所有念头都灭绝、这是法的系缚,名为边见。

  “善知识,悟无念法者,万法尽通;悟无念法者,见诸佛境界;悟无念法者,至佛地位。

  各位!明悟无念法的人、万法尽通。明白无念法的人、见一切佛的境界。悟无念法的人、能至佛的境界。

  “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门,于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故,终身而不退者,定入圣位。然须传授从上以来默传分付,不得匿其正法。若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损彼前人,究竟无益。恐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佛种性。

  善知识!后代的人明白我这方法,将这顿教法门、和同志实践,发愿继续不断、有如接近佛一样,终身不退心的、决定身列圣者的行列。然而必须传授他人,由过去到现在、都是在无言说中分付,不可以匿藏正法。如果不是见行相同的同志,就不得将正法传授,这会损害他的、他到底亦得不到利益,我恐怕愚人不明白,毁谤这正法、便百劫千生自断佛种性了。

  “善知识,吾有一《无相颂》,各须诵取。在家出家,但依此修;若不自修,惟记吾言,亦无有益。听吾颂曰:

  各位!我有一段无相颂文字,各位必须记取读诵,不管在家或出家、依颂修持,如不能实践、只牢记着偈语,是没有好处的。无相颂说:

  “说通及心通, 如日处虚空;唯传见性法, 出世破邪宗。

\

  法即无顿渐, 迷悟有迟疾;只此见性门, 愚人不可悉。

  说即虽万般, 合理还归一; 烦恼暗宅中, 常须生慧日。

  邪来烦恼至, 正来烦恼除; 邪正俱不用, 清净至无余。

  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净心在妄中, 但正无三障。

  世人若修道, 一切尽不妨; 常自见己过, 与道即相当。

  色类自有道, 各不相妨恼; 离道别觅道, 终身不见道,

  波波度一生, 到头还自懊。 欲得见真道, 行正即是道;

  自若无道心, 暗行不见道。

  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若见他人非, 自非却是左。

  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过; 但自却非心, 打除烦恼破,

  憎爱不关心, 长伸两脚卧。

  欲拟化他人, 自须有方便; 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现。

  佛法在世间, 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 恰如求兔角。

  正见名出世, 邪见是世间; 邪正尽打却, 菩提性宛然。

  此颂是顿教, 亦名大法船; 迷闻经累劫, 悟则刹那间。”

  师复曰:“今于大梵寺说此顿教,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 六祖说:今在大梵寺,说此顿教;普愿世界生命、闻法见性成佛。

  时,韦使君与官僚道俗,闻师所说,无不省悟。一时作礼,皆叹:“善哉!何期岭南有佛出世!”

  当时韦长官和官僚道俗人等,闻法无不省悟、一同敬礼;同声赞叹说:太好了!太好了!怎能知道岭南竟然有佛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众议纷纭 众议纷纭

众议纷纭成语名称众议纷纭成语拼音zhòng yì fēn yún...

优哉游哉 优哉游哉

优哉游哉成语名称优哉游哉成语拼音yōu zāi yóu zāi成...

众盲摸象 众盲摸象

众盲摸象...

众醉独醒 众醉独醒

众醉独醒...

众目共睹 众目共睹

众目共睹成语名称众目共睹成语拼音zhòng mù gòng dǔ...

最新文章
愁望春归,春到更无绪。 愁望春归,春到更无绪。

愁望春归,春到更无绪。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清...

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 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

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愚之患,在必自用。 愚之患,在必自用。

愚之患,在必自用。古诗原文[挑错/完善]愚之患,在...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古诗原文[挑错/完善]出自...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古诗原...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 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

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古诗原文[挑错...

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实而难 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实而难

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实而难巧也。古诗原文[挑错/完...

手机版 网站地图